家住天元区14岁的小佳今年上初二,原本活泼开朗的他近一年时间来一直情绪不佳,每天闷闷不乐,话也越来越少。小佳的父母觉得应该是初二学习压力大的原因,认为是正常现象并没有太在意。
半年前小佳接触了网络游戏后,变得更加沉默,常常一个人抱着手机玩,不与家人交流。有时一连几个小时,只要家人唠叨几句,就脾气大,严重时摔东西。小佳的父母十分无奈,只有让他玩手机游戏,才能沟通。并且小佳开始不愿去学校学习,只能休学。
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父母带着小佳来到株洲市中心医院临床心理科求助,医生诊断小佳为抑郁症合并网络成瘾,需要住院治疗,小佳的父母也后悔不已。现在经过系统的治疗后,小佳的情绪症状好转,与人交流增多,自己意识到沉迷手机、网络游戏危害巨大,现在能自己控制玩游戏的时间,脾气也没那么大了。
精神卫生不容忽视
株洲市中心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汤信海提醒:精神卫生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全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达1亿人以上,重症者超1600万人。截至2015年底,我国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已达510万人。在世界范围内,每40秒就有一人死于自杀。精神健康障碍已成为严重而又耗资巨大的全球性卫生问题,影响着不同年龄、不同文化、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群。据统计,株洲市中心医院临床心理科门诊去年接诊12000余名心理疾病患者,这还仅仅是患病人群的一小部分。
怎样才是心理健康?
每个人都非常关心自己的健康,无论是心理上的还是生理上的,那么,什么才是心理健康呢?它是指人的内部心理与外部行为和谐、统一,并能良好的适应社会、环境的一种心理状态.根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制订的《中国人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是一种心理状态,并非单纯的没有烦恼、没有忧愁,可以参照以下标准:
1、认识自我,感受安全。
2、自我学习、生活自立。
3、情绪稳定,反应适度。
4、人际关系和谐,接纳他人。
5、适应环境,应对挫折。
没有精神障碍并不代表精神完全健康,事实上一个人一生中几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精神卫生问题,最普通的例子如自卑,最极端的例子如自杀。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但是,出现精神卫生问题不一定等于有精神疾病。
汤信海主任介绍,常见的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障碍、睡眠障碍等等。还有一些称为不良心理行为问题,主要有酗酒、吸毒、适应障碍和儿童少年期行为问题等。
相关链接
为了关注世界精神病日,提高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广大群众对精神卫生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和对精神疾病的认识,由世界精神卫生联盟提出将每年的10月10日定为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我国的主题是“健康心理,快乐人生——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