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是“中国心梗救治日”。冬季进入心梗高发期,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活动专家团队近日开展了心梗急救的健康知识讲座,希望大家能学习心梗的防范知识,规范心梗的救治流程,以降低突发心梗的死亡率。
每年11月-1月是高峰期
心梗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其中,一年四季冷热交替的急剧变化是影响心梗发生的重要因素。
“每年11月-1月都是心梗的发病高峰期,尤其是秋冬季节气温骤降的时候,其发病率会突然上升。因为寒冷空气会刺激人体交感神经,增加心肌细胞耗氧,使心脏供血需求较适宜温度时明显升高。”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医生介绍。
等到1月过后,立春转暖,心梗发病率又会逐渐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至夏季迎来全年的相对低谷。
发病前有哪些征兆?
记者获悉,大多数心梗患者在发病前会有一些症状表现。例如,在病发前的较长一段时间内,出现肚脐以上到牙关以下的部位突发不明原因疼痛,尤其是胸部正中的胸骨后,或左胸部位突发疼痛,并伴有出汗、恶心、呕吐。
医生提醒,一旦怀疑自己得了心梗,最重要的是呼救,及时拨打120等待救援。此时千万不要乱动,更不要自行走路去医院,家中有吸氧仪器立即吸氧。
节日名片
为提高公众对心梗严重性与防治重要性的认知,普及急性心梗的规范化救治流程,2014年,我国首次成立了“心梗救治日”,确定每年的11月20日为“中国心梗救治日”。(株洲晚报记者 杨凌凌 通讯员 宋玺 朱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