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记者 王军 通讯员/余一白
“荒山荒地闲置房,通通拿来换大钱。”很长一段时间,散落的农村的资产,仿佛被施了“沉睡魔咒”,但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手持魔法棒,自11月9日正式运营至11月27日,共促成38笔“买卖”,涉及交易金额达6462万元。
茶陵县马江镇文江村的村民就尝到了甜头。近日,该村村委会将465亩耕地,按照每亩每年400元的价格,发布在株洲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全城寻找“租客”。
湖南金久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郭红卫,第一时间就提出申请,很快以总价167.4万元拿下9年的承包权,租金实行一年一付。“有了这张流转交易鉴证书,公司发展有机蔬菜种植就吃下‘定心丸’。”郭红卫的公司早在2018年就成为海南省海口市菜篮子产业集团供应基地,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600亩左右,而随着市场行情看好、销售订单增加,基地扩面势在必行。
2018年6月,我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湖南第一个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体推进试点市。通过完成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建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序推进股份制改革等“规定动作”,为组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经过摸索,我市出台了《构建株洲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实施方案》《株洲市农村集体资产交易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并对相关方案进行讨论和完善,明确提出构建“市县两级交易,市县镇村四级服务”的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确定农村土地经营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等9大类交易品种进入平台交易。
“这对盘活农村资源,优化农村资源配置,推动农村产权要素流动,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也能更好地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一个非盈利性的服务机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是提供场所设施、信息发布、组织交易等服务的平台,并对交易行为进行鉴证,提供“一站式”的便利服务,让农村资产“会呼吸”。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查看全部